请稍候...
景区攻略

热线电话:028-86958803

联系邮箱:wenshufun@126.com

非遗手工·苴却砚

发布时间:2022/01/13

作者:文殊坊

浏览:0次

     乐购-古往今来茶具1.jpg

      现代人对砚的接触日少,很多人已经淡忘了砚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文化意义而纯粹地将之作为一种工艺品,不去追寻砚的文化内涵,所以经常有人对苴却砚持一种敬而远之、不了了之。苴却砚其石质细密腻滑、莹洁滋润、抚之如婴儿肌肤、扣之声音清越铿然,视之文理清秀。用苴却砚石所制之砚,发墨如油、存墨不腐、历寒不冻、耐磨益毫、呵气可以研磨之优点。苴却砚被人们所认可是因为当初有个进京赶考的考生用的就是苴却砚,正值天寒地冻,其他的砚台都被冻住,只有他的砚台砚盖打开呵气便可成书。

      苴却石中厚数毫米呈现条带的灰绿、碧绿、墨绿、翠绿、黄绿、浅绿、深黄色的石膘异常丰富多彩,绿如松柏、黄似鳝鱼、褐如青铜,千变万化,利用其鲜艳的色彩对比巧妙构思,或雕山水楼阁,花鸟鱼虫,或刻动物古玩,或琢残荷听雨,或制文人雅士,雅趣自成。苴却石中的黄色金线、白色银线和深色墨线别具一格、单线数条,长、短、粗、细镶嵌在紫墨、黄绿色的砚石中各具特色,特别是有些线竟排列得像书签一般非常整齐极为珍贵,实属罕见。苴却砚集端、歙二砚优点于一身,雕刻集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雕刻于一体,形成了厚重浑实、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它斑斓多姿、异彩飞扬、天生丽质、独步天下。它有极享美誉的金田黄,色泽金碧,灿灿然一片金黄;外白如晴雪,内红如丹砂的封雪红,风韵天成;似凝脂初露,嫩润可人的碧云冻,如碧云浮起,丰饶富丽;天然成趣的绿萝玉,如幽谷涌翠,碧波泻玉,又似绿萝漫延。

      苴却砚久经历史浮沉,自宋即有,曾经失传过两次。但只要说起苴却砚,便要从“新品苴却砚之父”罗敬如先生(1920~1997年)说起。罗敬如先生是著名的民间雕刻艺术大师、书法家、画家,自1952年在地摊上买到两方古苴却砚后,一直致力于寻访苴却石源。1984年,经过三十余年的苦苦追寻,终于找到了苴却石源,又经过多年开发研制,失传的苴却砚终于再现辉煌。敬如先生去世后,人们担忧初见端倪的苴却砚开发事业会昙花一现就此沉寂。正是在人们等待、观望和议论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毅然携手站了出来,拿起父亲留下的铁锤和刻刀工具,立志要把这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罗氏三兄弟(罗春明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罗润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罗伟先制砚艺术大师)自幼随父学艺,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诗、书、画、印艺术功底深厚,加之三兄弟文化水平较高,对传统砚文化都有着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他们结合苴却石自身的特点,首创了青绿山水入砚台,开创了鲜明的罗氏艺术风格。罗氏兄弟力求让苴却砚在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认知中的不同标准寻找平衡点,将观赏与实用、传统与现代统一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苴却砚的新路子。今天我们看到的罗氏石艺,即有传统古雅、形制规范的仿古砚,也有清新脱俗、别出新裁的观赏砚,更有将二者结合,创作了一大批集观赏、实用、收藏于一身的精品砚,受到了广大藏家的喜爱。

      罗氏苴却砚在选材上,亦是与众不同,视角独特,细心琢磨,精心设计,千锤百炼,不断改进,精益求精,并将雕与不雕结合在一起,更加深刻的诠释着苴却石的美。有些苴却石色彩过渡非常自然,在雕刻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发现石材的各种艺术元素,如石眼、颜色、花纹,他们不断改进设计,最大程度地体现石材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今天在文殊坊非遗街区看到的罗氏三兄弟石艺馆,已经将苴却石开发成砚及非砚产品十余个种类,不同的文化工艺题材均能在砚石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升华。多年来,罗氏三兄弟相继撰写出版了《中国苴却砚》《苴却砚精品集》《中国砚文化的危机》等著作。罗氏兄弟一直坚持诚信经营、长远发展的战略,对每一件罗氏石艺的作品严格要求,尽力做到尽善尽精;对每一个客户,力求完美服务不留遗憾;对每一次合作,坚持诚信共赢,宁可吃亏,也不争眼前之利。


上一篇:非遗手工·漆艺 下一篇:非遗手工·蜀锦